高职教育质量年报

无套插学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2)

时间:2021-12-29 来源: 浏览次数: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1 -

第二部分 学生发展- 4 -

一、生源状况- 4 -

(一)招生专业- 4 -

(二)生源质量- 4 -

(三)招生规模- 5 -

(四)生源结构- 6 -

二、在校体验- 7 -

(一)文化建设- 7 -

(二)立德树人- 9 -

(三)劳动教育- 12 -

(四)班级建设- 12 -

(五)学生社团- 15 -

(六)志愿服务- 17 -

三、就业工作- 20 -

(一)总体情况- 20 -

(二)主要工作- 20 -

四、创新创业- 26 -

(一)双创教育- 26 -

(二)创业实践基地- 29 -

(三)创业赛事- 31 -

五、技能竞赛- 34 -

第三部分 教学改革- 38 -

一、产教融合- 38 -

二、专业群建设- 41 -

(一)学前教育专业群- 41 -

(二)小学教育专业群- 41 -

(三)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 42 -

三、课程改革- 43 -

(一)在线课程- 43 -

(二)课程思政- 45 -

(三)顶岗实习- 48 -

四、实训基地建设- 50 -

(一)校内实训基地- 50 -

(二)校外实训基地- 50 -

五、科研提升- 53 -

(一)科研成果- 53 -

(二)科技项目- 53 -

(三)“百校行”活动- 53 -

六、师资队伍建设- 56 -

(一)师德师风建设- 58 -

(二)“双师”队伍建设- 59 -

(三)教师竞赛- 61 -

第四部分 国际合作- 64 -

一、基本情况- 64 -

二、开展的工作及成效- 65 -

(一)联姻国外高水平大学谋合作- 65 -

(二)融入中外交流活动善作为- 65 -

(三)完善外事工作制度强管理- 66 -

第五部分 政策保障- 67 -

一、办学基本条件- 67 -

(一)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67 -

(二)办学条件核心指标- 67 -

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68 -

(一)教学督导工作- 68 -

(二)质量诊改工作- 71 -

三、其他专项- 76 -

(一)智慧校园建设- 76 -

(二)“1+X”证书制度试点- 78 -

(三)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80 -

(四)同心抗疫- 81 -

第六部分 服务贡献- 86 -

一、社会培训- 86 -

二、社区教育- 88 -

三、承办考试- 90 -

四、脱贫攻坚- 91 -

第七部分 面临挑战- 93 -

一、专业认证- 93 -

二、疫情防控- 93 -

附件- 95 -

表1 计分卡- 95 -

表2.1 学生反馈表- 96 -

表2.2 参与各社团的学生人数- 97 -

表3 教学资源表- 98 -

表4 国际影响表- 99 -

表5 服务贡献表- 100 -

表6 落实政策表- 102 -

无套插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2)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学校前身是江西师大鹰潭学院,校史肇始于1960年创办的上清师范学校。1980年上清师范学校迁址市区南郊,更名为鹰潭师范学校;1984年鹰潭师范学校分出一支人马筹建鹰潭教育学院,并于1987年成立江西师大鹰潭专科部,与鹰潭教育学院(筹建)合署办学; 200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江西师大鹰潭专科部与鹰潭师范学校合并成立江西师大鹰潭学院。2015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以江西师大鹰潭学院(资源)为基础成立无套插学生(见图1-1)。

学校校区占地123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6.9万平方米。拥有公共计算机中心、教师教育技能中心2个校级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外语语言实验中心等9个院级实训中心,校内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633.8万元。教学用计算机2297台,多媒体网络教室139间,开通了宽带高速校园网络。现有附属幼儿园1所,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26个。

学校现设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护理与视光学院、物联网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和教师教育部12个教学单位,开设小学教育等师范类专业9个,物联网应用技术等非师范类专业22个。2021年初在校大专生10868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79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9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40多人。学校现有在职博士6 人(其中韩籍博士 1 人), 在读博士 15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技能大师1 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 人,江西省“千人计划”人选 1 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 人。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江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秉承“自强、厚德”校训,弘扬“仁、智 、信”校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小学幼儿园一专多能型骨干教师、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人事管理先进单位”“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校”“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江西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第二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图1-1 学校南大门

第二部分 学生发展

一、生源状况

(一)招生专业

学校深入调研,科学设计,优化招生专业布局,2020年我校招生专业共26个(见表2-1)。

表2-1 2020年招生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备注

序号

专业名称

备注

1

机电一体化技术


14

雕刻艺术设计


2

空中乘务


15

工业机器人技术


3

机场运行


16

老年服务与管理


4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17

商务英语


5

物联网应用技术


18

早期教育

师范类

6

计算机应用技术


19

学前教育

师范类

7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20

小学教育

师范类

8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21

语文教育

师范类

9

护理


22

数学教育

师范类

10

眼视光技术


23

英语教育

师范类

11

财务管理


24

音乐教育

师范类

12

电子商务


25

美术教育

师范类

13

艺术设计


26

体育教育

师范类

(二)生源质量

2020年省内师范类专业文科投档线396分,较去年提高6分;理科投档线372分,较去年提高4分,均创我校师范类专业历史新高;省内文、理科线上考生一志愿量投档率达100%,在我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见图2-1)。

图2-1 2020 年省内文理科录取分数线

(三)招生规模

2020年共录取新生4307人,实际报到3924人,总体报到率为91.1%(见表2-2)。招生口径有普通高考和分类招生等,其中普通高考2315人,占招生总数的53.75%,分类招生(单独招生,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等)1992人,占招生总数的46.25%。(各分项数据详见表2-3)

表2-2 2020 年学校计划招生数、实际录取数及报到率

区域

实际录取数(人)

报到数(人)

报到率

全校

4307

3924

91.1%

江西省

3913

3569

91.2%

2-3 2020 年学校不同口径计划招生数与实际录取数

招生口径

计划招生数(人)

实际录取数(人)

各类招生口径所占比

普通高考(省内)

1921

1712

43.6%

普通高考(省外)

394

355

9.0%

单独招生

1500

1405

35.8%

中高职对接

379

358

9.1%

五年制(定向)

64

63

1.6%

五年制(普招)

49

31

0.8%

合计

4307

3924

100%

(四)生源结构

2020级新生来自于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招,其中 91.2%为本省生源,较去年略有增加,其中75%为农村生源(见图2-2),2020级新生调查显示,报考我校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学校品牌”“就业优势”“他人推荐”“专业爱好”““技能培养”地理位置”(见图2-3)。

图2-2 2020 年录取新生生源结构

图2-3 2020级新生报考本校原因分析

二、在校体验

(一)文化建设

学校坚持“文化兴校”,出台《无套插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以环境文化、红色文化、活动文化等品牌建设为主要抓手,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正逐步形成特色鲜明,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

优化校园环境,发挥环境文化育人功效。本学年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更合理,实施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四化”工程,如种植樱花500余棵,桂花20余棵等,校园生态更加向好,鸟语花香、落英缤纷。学校主要楼栋和醒目处悬挂了校训和校徽,校史馆、校园内21块文化墙、15块宣传栏、26处led显示屏和户外彩屏以及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式文化育人环境,环境育人效果愈加显现。

整合红色文化,厚植本土文化育人土壤。本学年学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推进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活动48次,赴余江血防纪念馆、蓝天宋家、贵溪烈士纪念馆、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16次,通过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使红色文化根植师生心中,引领师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中我校《追寻百年足迹 传承红色记忆——江西省贵溪苏区红色寻访》荣获一等奖。

开展主题活动,丰富活动文化育人载体。本学年学校始终坚持强化活动文化育人功效,重细重深重常。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党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团活动,覆盖全体师生。此外学校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新生入学教育、升旗仪式、军训、重大纪念日等契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了学生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案例2-1】校园文化墙——育人“细无声”

为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彰显校园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今年6月我校打造建成了7组,每组长9.6米、高2.5-3米,总长约200米展板组成的国学经典文化墙(见图2-4),为学校文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文化墙位于学校中轴线主干道一侧。主体内容为新中国五代领导人对教育的核心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古今教育先贤、中国古今勤学苦读的经典故事。文化墙以言简意赅的介绍和微言大义的摘录,引得师生驻足流连,涵咏诵读,对师生了解国学,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对本国历史的温情及敬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2-4 校园主干道文化墙

(二)立德树人

学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学年来,学校全面加强师生理论武装头脑,坚持每周政治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专题读书班学习,组织中心组(扩大)学习21次;邀请市委书记、省市讲师团成员、校党政领导面向全校党员和师生专题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16余场次,并深入各党支部和思政课堂宣讲,实现理论宣讲全覆盖;重点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组建包括党员领导干部、思政教师等在内的校党史学习教育“十百千”宣讲团18个,先后开展校内宣讲41次,囊括全体师生,组织全校师生参加省级以上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8场,专题读书班5期;订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国制度面对面》、党史学习教育用书等重要书籍10000余套,订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求是》《半月谈》等多类报刊杂志,以供党员、师生学习和翻阅;全学年全校学员在学习强国平台的参与度和活跃率、人均日积分均领跑全市。

学校持续加强思政工作。明确“三全”育人目标,将思政育人工作创新工程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校党委书记新年以《不负新时代、牛年做牛人》为题,寄语全校师生发扬孺子牛、老黄牛、拓荒牛精神,争做新时代的“三牛人”,全文和全视频被市委推送;开展“一线课堂”活动,以思政课“一线课堂”为载体,组织思政教师和学生代表前往贵溪市周坊镇、白田乡和余江区春涛镇开展现场教学和样本访谈,加快思政课教学改革,被收录市委文化创新案例。结合教育部、省委教工委思政工作要点,适时出台了学校思政工作方案,并圆满完成2019年思政工作测评;开展校领导“三带头三联系”及“双体验日”工作,校党政领导班子深入班级、寝室或社团,听思政教师上课,联系思政教师成长;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完成招聘专职辅导员25人,思政教师6人,并组织专职辅导员和学工干部赴武汉大学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专题培训,工作队伍得到显著强化;

学校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江西文明网转载、宣传报道我校文明先进事迹16次;开展文明系列评选活动,选树文明大学生19人、文明教师(职工)8人,文明集体4个;在教师节评选“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育管理者”“优秀辅导员(班主任)”77人。

案例【2-2】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江西师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线课堂”系列教学活动

图2-5 思政部举行“一线课堂访样本”活动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生动实践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厅精神,江西师专把党史学习教育的“课堂”搬到鹰潭市红色教育基地,精心组织思政教师和学生代表赴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轴心——贵溪周坊镇、红色之乡——白田乡、余江中共河南县委和河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地开展现场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政课“一线课堂”活动,受到师生们热烈欢迎(见图2-5)。

(三)劳动教育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品质,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重点落实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中劳动教育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不少于16学时。设立劳动教育学分,把劳动教育学分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开设在第一学期共16课时,讲清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安全、劳动法规等内容;实践教学主要依托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围绕创新创业和专业技能开展实践活动。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

(四)班级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着力加强班级建设,创新班级建设方式方法,打造先进班集体,深入推进班级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和“班团一体化”建设。通过开展班团骨干培训,提升班干部能力素质,推动班级凝聚力形成;通过构建“四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强化班级的思想、学风、纪律、生活建设,形成全方位的班级育人体系。按照“依据专业、规划建设、特色推进”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班级建设体系。

【案例2-3“坚定信仰感党恩,教育报国润初心”——19级小学教育5班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19级小学教育5班,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先生原名邹恩润命名创建了红色班级--“恩润班”(见图2-6)。“恩润班”结合小学教育学科专业特色,将红色文化与育人深度融合,积极融入本地红色资源,继承韬奋精神、方志敏精神、血防精神等红色基因,注重结合学校特色、师范生专业特色,使红色文化育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融入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日常点滴。“恩润班”构建了以雅观(学生的仪容仪表的规范树立)、雅诵(学生在课前十分钟进行中华国学和红色经典诵读、红歌合唱)、雅述(学生轮流进行红色故事分享)、雅言(学生轮流组织召开主题班会)、雅书(学生进行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的练习)、雅行(晨读晨跑、红色走读、社会实践)、雅趣(每月一品班级趣味活动)、雅舍(打造文明宿舍)等“八雅”为主要内容的育人精品项目。“恩润班”将红色文化融入班级作为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班级营造了团结奋进、砥砺争先的班级风貌,也培养了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班级成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有中共预备党员2人,党员发展对象2人,入党积极分子7人。班级成员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乐于在学生工作和实践奉献中锻炼自己,班级现有23人为市、校、院、班各级学生组织中的主要学生干部。红色班级“恩润班”注重学风、班风建设,现有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5人,校级奖学金获得者20人,班级成员目前所获国家级荣誉1项,省级荣誉6项,市级荣誉3项,校、院级荣誉数十项。获全校“2020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和校“文明班级”。

图2-6红色班级“恩润班”开班仪式

(五)学生社团

为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加强校党委对社团的领导,团委对社团的具体指导,学生社团建设管理评议委员会负责组织学生社团的注册、登记及年审,严格把控社团的日常管理及活动审批,建立健全社团管理制度和活动审批流程。

学校现有注册学生社团26 个,其中思想政治类社团1 个、学术科技类社团5 个、自律互助类社团4 个、文化体育类社团14个、志愿服务类2个(见图2-7)。

图2-7 学生各类社团数量及比例

2020-2021年各类社团蓬勃发展,活动覆盖面广,在学生中影响较大。组织开展各级各类社团活动100余次,累计5825人次参与,全校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比例达到55%左右。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因工作业绩突出,我校团委荣获2020年度全市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并被江西省职业院校共青团工作协会授予理事单位(见图2-8)。

图2-8市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省职业院校共青团工作协会理事单位牌匾

【案例2-4“社彩纷呈,青春激荡”社团主题活动日

图2-9“社彩纷呈 青春激荡”社团主题活动日现场

2020年10月17日,由校团委主办,各社团承办的“社彩纷呈,青春激荡”社团主题活动日在艺术中心拉开序幕。11个社团各显神通,精彩纷呈。从体验新型眼镜到齐声合唱歌曲,从亲身体会棋类活动到品尝传统特色美食,从聆听“微团课”到欣赏爱国主义手抄报,从观赏书法、手工制品、摄影作品到了解汉服文化,让人应接不暇,彰显了江西师专学子挥洒青春、激情绽放的力量(见图2-9)。

(六)志愿服务

2020—2021学年,无套插学生团委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队伍、品牌建设,开创了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美丽鹰潭、文明鹰潭贡献了青春力量。

1.加强制度建设,激发机制运行效力

探索高效有序的工作体系。依托志愿服务网络平台,规范招募注册,建立志愿者信息库,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环保、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社会服务五个志愿服务队,建立应急志愿服务体系,提高志愿服务质量。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效能

不断强化用人管理。定期对志愿者骨干和新招募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根据服务时长和服务质量,准确记录志愿者的服务对志愿者进行星级认定,定期开展选典树型工作,增强志愿服务带动作用。

3.加强品牌建设,增强辐射带动效应

挖掘本地志愿服务资源,常态化工作成特色。定期开展光盘行动、文明劝导、无偿献血、支教服务等志愿品牌活动,并与鹰潭市市民服务中心、贵溪市白田乡、鹰潭市第十一小学等多地搭建志愿服务基地。我校志愿者服务不断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先后获“第十届江西青年志愿服务优秀组织”“第四届鹰潭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见图2-10)。

图2-10 志愿服务获得的部分荣誉称号

【案例2-5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图2-11学校志愿者参加“大手拉小手、共植青年文明林”植树活动现场

2021年3月15日上午,由团市委主办的“大手牵小手,共植青年文明林”活动在月湖区童家镇东川村白家顺利开展。我校20名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积极参加,他们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认真完成每一道工序,干劲十足,充分展现了江西师专学子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以实际行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参与生态环保,宣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见图2-11)。

三、就业工作

(一)总体情况

我校2021届毕业生共3270人,就业率92.26%,其中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毕业生1509人,录取84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5.81%。

(二)主要工作

1.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

组建了“校院”两级管理机构。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校属各学院也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学院就业干事、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学院就业工作小组。制定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系列考核方案,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高低作为考核各学院就业工作重要依据,建立了就业考核评价体系,每年年底对各学院进行就业工作考核,就业工作考核成绩是学院工作和个人业绩考核重要内容之一。

2.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竞争力。

成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室,组建了一支以专职辅导员为主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对全校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着重对毕业生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流程、权益保护等方面知识的讲解,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定期邀请有关行业及企业行家、优秀校友来校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和报告会。

2021年6月面向2021届毕业生组织开展了主题为“Show出梦想,模拟未来”模拟面试大赛,通过前期的初赛、复赛,共有15名优秀选手进入决赛(见图2-12)。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择业意识,帮助毕业生提高了应聘和就业技巧,锤炼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3.强化服务保障,打造就业服务新高度。

(1)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市场的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向企业和毕业生发布就业信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获取就业信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增强与用人单位之间密切良好合作关系,建立和完善了用人单位信息库。2021年举办学校和学院层面大小型校园招聘活动近百场,通过这“无形”和“有形”的两大市场,2020年12月15日,学校会同鹰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鹰潭市委面向2021届毕业生组织召开了“校园供需洽谈会”(见图2-12),共3000余名2021届毕业生参加了洽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89家企事业单位入场招聘,共提供就业岗位9000余个。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了持续的顺利开展,形成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为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留赣就业及为家乡基层教育事业贡献力量,选派100余名2021届毕业生赴农村学校支教,同时通过教学岗位支教和实习,巩固提升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图2-12学校举行模拟面试大赛、就业供需洽谈会

(2)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树立就业服务体系为全体在校生服务、为全体毕业生服务、为就业全过程服务的“三全”观念。

图2-13 校党委书记、校长走访用人单位

学校也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及跟踪回访工作,本着为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安排人员(校领导、招就处工作人员、学院领导、学院就业干事、班主任、辅导员等)赴全国各地进行就业市场开发及跟踪回访,主要针对用人单位资质、诚信状况、管理水平、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健康保障、安全防护等方面让毕业生安全、愉快上岗。2021年,校党委书记、校长累计走访用人单位150余家(见图2-13)。

(3)着眼“困难”毕业生,开展就业帮扶。针对我校2021届“建档立卡”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以及此次疫情较重地区的毕业生等,要求各学院对每位建档立卡毕业生确定一名帮扶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掌握学生动态和身体健康状况,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就业心理等情况,并建立帮扶台账。根据毕业生的求职意向,就业办推荐给相关用人单位,促进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有效对接。此外,共有557名符合申请条件的2021届毕业生申请了一次性求职补贴,并优先免费组织这部分毕业生参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考核合格颁发培训合格证书。2021年,我校还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报考专升本考试补贴报考费。

(4)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就业工作新举措

制订了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就业工作方案,成立了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当前的工作职责,为做好特殊时期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召开了三次学校就业工作推进会,对特殊时期做好我校就业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组织参加网络智能化就业工作。受疫情影响,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线上就业招聘服务,号召未就业毕业生及时关注“江西微就业”“24365”、各地人才市场招聘信息和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鼓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实行视频面试。针对我校师范类毕业生较多的特点,我校和万行教师人才网联合举办了大型民办教育春季线上招聘会,组织了全国60余家民办学校,共提供招聘岗位近千个。

简化和优化就业相关手续。疫情防控期间为减少人员流动,鼓励用人单位通过信函、传真、网络等方式与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提供“三方协议”、就业推荐表等纸质材料,联系学校就业办通过邮寄方式为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全力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服务。

创建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群。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效率,特创建江西师专就业工作群和2021届毕业班班主任群,及时了解并解决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积极主动关心关注毕业生就业,主动研判、主动作为、主动服务,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做好了专升本毕业生的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为缓解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进一步增加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升学机会,及时宣传专升本扩招相关政策,引导毕业生知晓新政,认真复习,积极报考,今年我校844余名2021届毕业生顺利考录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规范了毕业生档案等常规管理工作,将各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按要求及时报送毕业生生源信息和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按要求编制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及时为毕业生审核就业协议书,积极参与部委及省市就业部门相关调研活动。

四、创新创业

为贯彻国家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学校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将创新创业工作经费单列,并逐步加大创新创业经费的投入,围绕大学生开展了创新创业培训教育、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创业赛事组织、创业文化氛围营造等工作。

(一)双创教育

1. 服务区域经济,做好创新创业顶层设计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书记校长为组长、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了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创新发展行动三年计划、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创建方案,成绩显著。根据省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创新创业工作的考核制度和奖励办法,实行大学生创新创业目标责任制,将创新创业工作成绩作为考核学院工作和个人业绩的重要依据。学校按照省厅要求,将创新创业工作经费单列,并逐步加大创新创业经费的投入,2019年经费预算140万元,实际开支预计140万左右,2020年经费预算160万元,实际开支预算160万元左右,2021年经费预算200万元,实际开支200万元左右。

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落实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与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鼓励人才冒尖,制定并落实《无套插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管理办法》,创新创业实践累计至少修满4学分,学分认定范围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各类技能特长、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各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活动、参加创业培训或者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

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进课堂。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课堂,在一年级给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基础》必修课,为提高教学效果,我校组建创新创业教研室,教研室不断研讨、磨课,开发出适合我校学生的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并将辅导员纳入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专业且稳定的教研团队。同时还引进了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程,含括了《创新创业教育》《创业类公选课》、《创新项目》等10 门创新创业精品课程,按照学做一体、线上线下一体的思路开展教学实践。支持学生选学名校的 慕课,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促进人才培养由“单一型”向“融合型、复合型”转变。

我校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进阶式双创教育体系,构建出创业启蒙教育、创业精英教育、创业实战训练等创业人才培养层次。如表2-4所示:

2-4 2020-2021学年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成

教育层次

教育内容

教育人数

创业启蒙

教育

1.《大学生创业基础》全校必修课

2.《信江创业大讲堂》等系列双创品牌活动

3.创新创业社团

5000余人

创业精英

教育

1.创业“精英”班

2.专创融合课程

3.创新型、创客型、社团性项目化课程

4.赛会促教

3000余人

创业实战

训练

1.初创企业孵化,入驻众创空间

2.打造品牌产品

300余人

开展创业培训提升创业基本功。为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学校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多项创业培训,让学生了解如何创业、创业的难点及艰辛、创业成功的喜悦等,同时也告诫学生,创业成长必经挫折,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懂得感恩与诚信的重要性、本质不变的原则性、创业精神的灵活性等。学校自2014 年起与鹰潭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有较强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免费进行创业培训。2020年-2021年两个年度,我校共有1200多人参加了 SYB 创业培训,200多人参加了GYB培训,参加培训的学生 98%以上都获得了人社部颁发的《创业培训(实训)合格证书》,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创业能力。

(二)创业实践基地

1.着力打造创业园,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我校大学生创业园为江西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江西省众创空间、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鹰潭市创业孵化基地,共五层楼,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可同时进驻50个创业项目,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场地、水电、网络、办公设备、讲座培训、咨询辅导等创业支持。2020年我校对创业园二楼进行改造,打造了一个高规格、多功能、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更好的为我校及全市创业者服务。学校规范了入驻项目的评审程序,入园创业的学生遍及10个学院,创业园每月对入驻项目进行业绩审核,定期安排创业导师开展辅导讲座,每年度评选一次“创业之星”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创业奖金。近年来已有近40个创业项目孵化成功,走出创业园,走向社会。

2.校企政融合,助力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学校大学生创业园以产学研用创的孵化模式为发展理念,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依托鹰潭物联网智联小镇、国际眼镜城、铜产业研究院、电商产业孵化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大学生创业校外实训基地、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大学生打造创业生态系统。2018年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江西师专创业中心被列为江西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9年由省科技厅评为江西省众创空间,2021年由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评为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案例【2-6】江西师专大学生创新创业品牌“国字号”展会首秀赢得“满堂彩”

2021年6月11日,由江西省商务厅、南昌市政府、中国饭店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米粉节在南昌开幕。本届中国米粉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小米粉、大产业”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以“中国米粉味聚江西”为主题,聚焦米粉生产与消费产业,助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和创新转型。校长叶剑带领我校师生应邀参加此次中国米粉节并出席开幕式,副校长李峻薇、大学生创业中心负责人、学校创新创业团队主创人员参展(见图2-14)。

第一届中国米粉节,万众瞩目,一位难求。所有企业都在争夺稀缺的展位资源,希望在米粉节里一展风采。鹰潭市却将整个展厅全部布展了我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品牌—“稻继轩”新南昌拌粉,这也是本次中国米粉节参展产品中唯一由在校大学生打造的品牌米粉。足见鹰潭对师专学子的认可与信任,体现了鹰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支持与期待。江西师专不负众望,首次亮相便迎来高光时刻,展厅内人头攒动,宾客如云。省政府副省长胡强,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谢一平,南昌市政府市长万广明,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莅临展位巡视指导,与我校参展师生亲切交谈.期间,胡强副省长一行饶有兴致地品尝了我校的参展米粉,对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了高度肯定。

我校年轻的创业者们抱定“禾下乘凉梦,青春接力有我”的信念,努力把小米粉做成大产业。鹰潭市委常委、副市长王雄专程来到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实地察看了展馆布置情况,并为我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加油打气。

未来我们将厚植创新创业沃土,着力培养更多有情怀、有担当、有使命的创新创业人才,让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师专学子的血液,让创新创业活动成为学校亮丽的青春风景线,让创新创业工作孵化出更多更好的成果献礼建党100周年!

图2-14 我校创业团队代表鹰潭亮相第一节中国米粉节

(三)创业赛事

1.“以赛促教”,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

学校积极组织各层级创新创业大赛,制定了各层级创业大赛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奖励颁发,鼓励和扶助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各层级比赛,组织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专家导师对参赛学生进行赛前培训、赛中指导和赛后总结。通过大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潜能。近7年学校成功举办第7届“启航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在第七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有8278个项目报名参赛,参与人数达到近万人,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在良好的势头下,我校在第七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职教赛道省级金奖4项、银奖3项、铜奖2项,首次荣获红旅赛道金奖1项、铜奖一项。

【案例2-7】 江西师专在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成绩再创新高!

2021年8月3日,第七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争夺赛在南昌拉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斩获五金三银三铜共计11块奖牌,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酥香门第—开创膳食桃酥,复兴中式糕点》在职教赛道创意组排名第一;《稻继轩新南昌拌粉》获得职教赛道创业组金奖,是我校在此组别中的首金;《菌行军行—振兴乡村的排头兵》获得红旅赛道创意组金奖,为我校在此赛道中的首金;《方圆变换,精于5G》和《镜“芯”独运》也均以优秀成绩获得职教赛道创意组金奖。

经过整个暑假的打磨,在师生团队的共同努力下,10月12日至1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南昌大学举行。我校《菌行军行——振兴乡村的排头兵》项目在和全国顶尖高校的激烈角逐中荣获国赛银奖,是全省高职高专院校里唯一入围的红旅赛道项目(见图2-15)。

《酥香门第--开创膳食桃酥,复兴中式糕点》获得职教赛道国赛银奖。《稻继轩新南昌拌粉》《方圆变换,精于5G—精密技术在5G光通产品上的应用》2个项目荣获国赛铜奖,实现了我校在该项赛事中奖牌总数的突破,获奖涵盖职教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覆盖创意、创业、公益等多个组别。

图2-15 我校学生参加第七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五、技能竞赛

学校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教学能力比赛机制,扎实开展每阶段的学生技能竞赛备赛工作,通过宣传动员、团队组建、技能训练、专家指导、集中备赛等环节,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2020-2021学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荣誉78项,其中省级一等奖以上14项(见表2-5),省级二等奖28项,省级三等奖36项。

2-5 2020-2021学年学生省级一等奖以上获奖项目一览表

序号

竞赛名称

级别

属性

奖项

数量

1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红色专项比赛

国家级

团体

一等奖

1

2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国家级

团体

二等奖

1

3

江西省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省级

团体

一等奖

5

4

江西省大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大赛

省级

个人

一等奖

1

5

第三届旭日杯国际标准舞精英赛

省级

个人

第一

2

6

江西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实践工作坊专科组)

省级

团体

一等奖

1

7

江西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类专科甲组)

省级

团体

一等奖

1

8

江西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摄影作品类专科乙组)

省级

个人

一等奖

2

【案例2-8】我校在2020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喜获佳绩

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专业教育技能竞赛共设中职组与高职组两个层次,比赛历时3天。中职组竞赛设置了幼儿园保育技能和幼儿园教育活动技能两个综合项目,检验学生保育员基本知识和技能、人文社会素养知识、绘本故事讲述、故事绘画、歌曲弹唱等技能,共计34支队伍参赛;高职组竞赛设置了幼儿园教师综合技能测评和幼儿园保教活动分析与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测评两个综合项目,检验学生保教活动课件制作、幼儿故事讲述、歌曲弹唱、命题画、保教活动分析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技能,共计14支队伍参赛。

本次比赛我校学生吴心怡、嵇欢在中职组比赛中荣获全省三等奖;学生钟阳慧、陈琳、叶银在高职组比赛中,以91.85分的好成绩,荣获全省第二名。(见图2-16)

图2-16 我校学生在省级专业教育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案例2-9】我校在202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再创佳绩

202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于9月10日-9月13日在各校分赛区举行,我校选派16组队参赛。在数学建模团队老师和各参赛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取得了骄人成绩,斩获专科组国家二等奖1项,专科组省一等奖5项,专科组省二等奖4项,专科组省三等奖3项。此外,我校荣获







专科组江西省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此次大赛由数学学院王勇红老师主要负责,参赛队员均是我校数学建模协

图2-17数学建模参赛团队参加校内竞赛培训

会成员,他们从今年3月份便开始主动参加疫情期间线上第二课堂。2020年暑假期间,正值炎炎夏日,数学建模指导老师和参赛的48名成员舍弃轻松的假期,整整20天都坚持在学校参加集训(见图2-17),学生们的辛苦努力最终换得了丰厚的回报!

【案例2-10】学校斩获第17届“挑战杯”国赛红色专项一等奖

学校积极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红色专项比赛(见图2-18),参赛项目《追寻百年足迹 传承红色记忆——江西省贵溪苏区红色寻访 》斩获国赛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国赛A类一等奖零的突破!2021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校学生参赛团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激发爱党爱国热忱。自本届大赛启动以来,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发动青年学生团队参与,经过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的精心打磨,最终喜获佳绩。在本届大赛中,我校学子以实际行动绽放了创新创业的青春风采,展现了堪当时代大任




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图2-18学校斩获第17届“挑战杯”国赛红色专项一等奖

第三部分 教学改革

一、产教融合

坚持服务产业优化专业布局。学校坚持扬优办学和特色办学,抢抓产业发展政策机遇,谋划新专业建设,改造传统专业,按照“师范专业做优、应用专业做特”的思路,双元发展,在师范专业全省引领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经过近年的努力,已形成了服务铜、航空旅游、信息技术、眼镜、艺术雕刻等产业的特色专业格局,与地方产业结构和需求基本契合。依托航空维修专业获批CCAR-147培训资格的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填补了我省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培训和资质考证方面的空白。依托工业机器人专业建立的“工业机器人职业能力考试站”,是省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双职业资格能力考试站。依托“物联网+铜产业”专业策应“世界铜都”建设,探寻与北航、华为等院校企业的合作新路。依托艺术雕刻专业集群支持鹰潭文创艺术产业,打造雕刻之乡本土特色。依托眼视光专业建立园区、企业、医院的合作机制,助推鹰潭眼镜产业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实施高质量校企合作,优选合作企业共建特色二级学院,实现校企之间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流通与共享,实行“订单式”培养、“零距离”就业。与江西航旅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航空工程学院;牵手华为,成立华为ICT学院;联合厦门布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布塔大数据学院;合作哈工海渡机器人有限公司、江西汉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哈工海渡机器人学院鹰潭分院。学校按照“合作共赢、自责共担”原则,密切联系企业,共同确定培养岗位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标准,扎实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积累优质教育资源,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吸收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目前已经建成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1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4门。健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从第三学期开始专业课程教学,充分利用企业课程、项目、设备等资源,课程内容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和工作场景,试点专业企业工程师上课率达到70%以上,双主体育人效果显著。

坚持协同培养提升育人质量。实施协同培养,深化产教融合,牢固树立特色发展理念,推行健全人格+复合专业+现代技能的“三元”培养模式,建校以来,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6万多名毕业生。师范类专业坚持赛训结合,以赛促训,以赛促学,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坚持UGS三位一体的协同培育,强化教学技能实训环节,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非师范职业类专业,一是强化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通过引进企业老师授课跟课和到企业实践,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学生技能与生产需求相结合。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职教办学方向,引导学生从见习到实训,从顶岗实习到走上园区企业提供的学生实验实训岗位,参加生产实训。做到“在生产中学技能,在生产中成才”。三是学生作品即产品。鼓励学生以生产性实践替代当前的实习实训,做到"生产即实训、作品即产品";四是推进1+X证书试点。以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媒体、会计、老年护理、工业机器人、空中乘务等专业,对接华为、腾讯、新道科技、湖南金职伟业等10余家评价组织,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学生获证比率逐步提高,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方向)71.4%的学生获得华为物联网工程师认证,在合作物联网企业实习(就业)学生达到60%以上。

二、专业群建设

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以特色专业和骨干专业为龙头,争创江西高水平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一批高质量、上规模优势特色专业群;

(一)学前教育专业群

以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美术教育专业来组群,以国家级骨干专业建设为引领,以课程建设为着力点,以校园合作共建幼儿园为服务社会,强化实践技能,助推专业发展。深化了一套“政、校、园”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了一种“知能并重、双轮驱动”的全项目化专业课程体系,打造了一类教、学、研、训一体化的幼教人才基地,实现了一个全省有名、全国有位的幼教品牌引领,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幼教人才。

(二)小学教育专业群

以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来组群。通过校企协同修订小学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照职业核心能力,重构“三级四类、三段五赛、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建设由思政教育,素质教育模块组成的公共基础平台,实现“三全育人”。依托国家级小学教育资源库,推动小学类教育的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三)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

以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来组群。以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导向,构建了“三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各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三不”问题,即:产业与专业结合不紧、学校与企业合作不深、技术与创新互促不强。形成了“服务需求、产教融通” 合作培养机制、“协同育人、校企融通” 实践教学模式、“三课一体、专创融通” 创新教学体系等经验做法。以学校计算机专业为例,通过构建校企双方共同招生宣传、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议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创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基地、共搭管理平台、共评培养质量的协同育人机制。将学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融为一体,围绕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同向同行,规定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社会实践、创新技能大赛等活动,完成4个以上创新创业学分,保障第“三课堂”的有效联动。

三、课程改革

(一)在线课程

着重推进在线课程与资源库建设,完善在线课程考核管理办法,修订《在线课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定期开展网络课程、各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选、遴选工作,充分发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课程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分类制定课程建设标准,课程应具备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宜,选用教材符合要求,课程标准、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等教学文件齐备,课程资源、教学过程、活跃度等后台数据达到建设标准。

目前学校立项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12门(见表3-1);建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见表3-2)、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4门(见表3-3);2020-2021学年评选校级在线课程12门(见表3-4)。通过在线课程建设与运行,加快推进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 拓展教学时空,推动教与学的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增强教学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表3-1 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所属教学单位

目前进度

1

新时代小学教师师德

教师教育部

已上线

2

班级组织与管理

教师教育部

已上线

3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教师教育部

已上线

4

高等数学(上)

数学学院

已上线

5

教育心理学

教师教育部

准备上线

6

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辅导

外国语学院

已上线

7

英语语音

外国语学院

准备上线

8

数学建模

数学学院

准备上线

9

英汉互译技巧

外国语学院

准备上线

10

少儿歌曲弹唱

学前教育学院

准备上线

11

古代文学

文新学院

准备上线

12

现代汉语

文新学院

准备上线

表3-2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所属教学单位

1

普通话实训与测试

文新学院

2

高等数学(上)

数学学院

3

幼儿歌曲弹唱

学前教育学院

4

学前儿童游戏

学前教育学院

5

幼儿舞蹈创编

学前教育学院

 

表3-3 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所属教学单位

1

班级组织与管理

教师教育部

2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教师教育部

3

高等数学(上)

数学学院

4

普通话实训与测试

文新学院

表3-4 校级在线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所属教学单位

1

数学建模

数学学院

2

小学数学教学法

数学学院

3

小学语文教学法

文新学院

4

小学古诗词研读

文新学院

5

中国古代文学(上)

文新学院

6

教育心理学

教师教育部

7

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辅导

外国语学院

8

英语语音

外国语学院

9

实用英汉互译技巧

外国语学院

10

幼儿园环境创设

学前学院

11

导游业务

经管学院

1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物联网学院

(二)课程思政

学校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2020-2021学年学校开展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先建设后评选原则,通过试点先行、精准培育、逐步推广,分阶段有序推进,立项建设了16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见表3-5)。同时,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观摩,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公开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站上讲台、站稳讲台,促进课程思政教授内容和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校还鼓励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开展课程思政实践环节的探索,比如音体美师范生实习支教活动、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等,提升了教师把课堂和思政育人结合的能力。

表3-5 2021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建设名单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课程负责人

1

大学音乐

通识教育课

吴树燕

2

幼儿舞蹈创编

专业教育课

王文君

3

学前儿童游戏

专业教育课

吴荣英

4

幼儿园环境创设

专业教育课

漆晓雯

5

窄带物联网标准与关键技术

专业教育课

吴飞燕

6

管理学

专业教育课

肖琴

7

小学古诗词品读

专业教育课

吴一鸣

8

儿童文学作品赏析

专业教育课

杨芳

9

数学模型

专业教育课

陈志钦

10

微积分I

专业教育课

许素贞

11

小学数学解题研究

专业教育课

王金明

12

航空概论

专业教育课

林苑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

吴国军

14

英汉互译

专业教育课

邓婷

15

英语视听说III

专业教育课

陆晓芬

16

体育兴趣选项-武术

通识教育课

付欣欣

【案例3-1】外国语学院开展“百年党史 课堂浸润”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

 

 

 

图3-1二级学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促进学科教学与党史教育相结合,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外国语学院开展了“百年党史课堂浸润”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见图3-1)。各教研室主任及时总结“课程思政”课改阶段性实施情况,课程负责人分享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其中,陆晓芬老师以《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模块为例,详细呈现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如何依据课程内容有效挖掘思政元素;龙薏老师则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的参赛经验,分享了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选题、设计、实施和总结当中。老师们通过充分交流和深入探讨,尤其是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将党史教育有效融入课堂,避免同一思政元素在不同课程中重复过多,如何从不同角度来开展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目标如何达成等,推进了“课程思政”教学创新。

(三)顶岗实习

针对顶岗实习工作先后制订出台了《顶岗实习管理暂行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11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工作表格,有力地保障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实习管理工作科学、规范、高效运行(见图3-2)。落实了三方协议和实习保险,切实保障了学生权益。

图3-2 2021届实习生赴校外开展顶岗实习实训

学校继续实施“四制度一标准”的实习管理模式,即企业导师制、指导教师制、学生周记制、节点考核制和成绩评定标准。同时,通过线上实习管理系统签到和周报功能,结合线下指导和企业实地考察,实现了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精确掌握。2021届毕业生3270人完成了顶岗实习环节,共有108 名校内指导教师参与,全校制订实习计划32项,学生完成实习周报51856份,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为92.02%,实习稳定率96.47%。

四、实训基地建设

(一)校内实训基地

为了适应新时代专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产业的需要,我校从实践出发,不断总结和巩固实验室管理经验,引进配套教学设备与仪器,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需求,同时实现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具体实验活动的要求。目前学校共建设各类教学实验室180余个,总面积近40000m2,由学校教务处归口管理,包括教师教育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2个校级实训中心,外语语言实验中心、艺术实验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经管实验中心、物联网实训中心、护理视光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体育场馆中心、航空工程实训中心等9个二级学院实训中心。学校不断加大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均超过10%。规范做好教学仪器设备预算计划和管理工作,2020-2021学年完成22项教学仪器设备采购,项目预算执行率81.9%。截止到2021年8月,我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633.8万元,有力保障了校内实践教学的开展。

二)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与华为、哈工海渡、布塔大数据等企业继续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合作,与鹰潭眼镜商会、人民医院、市属公办小学和幼儿园等专业紧密关联的单位,共建创新创业和专业实训基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实训情况,赴浙江、江苏等多地开展实习单位考察和调研,每到一地就毕业生需求情况、专业人才培养、就业和实习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座谈会,并诚挚邀请用人单位前往学校招聘应届毕业生。看望了部分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带去了母校的关心和慰问,同时认真听取毕业生对母校关于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我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台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不断拓展与行业企业特别是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大引企入校、引产入教工作力度,目前,我校共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0多个。

【案例3-2】学校与鹰潭眼镜商会达成校企战略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提高就业质量,学校与鹰潭眼镜商会共建创新创业和眼视光专业实训基地(见图3-3),这不仅是校企双方一直以来携手共进、密切合作的丰硕成果,更是双方拥抱新时代、共创新辉煌的良好开端。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双方优势,实现高等教育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功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校企双方将本着“携手并进,互惠双赢”的原则,积极办好“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眼视光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办出特色,促进专业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为鹰潭眼镜行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学校与鹰潭眼镜商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为创新创业和眼视光专业实训基地揭牌,学校为企业人员颁发校外创业导师聘书。

图3-3学校与地方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五、科研提升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管理工作,购置并建成科研管理系统,将科研课题申报、立项、验收规范化。学校制定《无套插学生科研工作量管理计算办法》,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一年来,主要取得以下科研成果:

(一)科研成果

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30篇,出版专著2本,申请专利47项;各级各类纵向课题立项214项,结项218项,其中省级课题立项20项,结项20项;市级课题立项73项,结项138项;校级课题立项121项,结项60项。

(二科技项目

2021年1月,无套插学生获2020年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立项9项,项目主要聚焦于QAl10-5-5铜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涂层耐磨性、FPGA智能温度采集系统等科研技术研究。在研过程中,项目负责人积极深入企业,以研究促实践,以实践促发展。同时选派科技人员不定期赴企业开展指导、交流,加强校企联系。

(三)“百校行”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参加由江西省教育厅、省发改委联合主办的高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推动江西高质量发展“百校行”活动,并在“校企通”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发布了本校科技成果、创新平台、专家资源、设备资源等相关信息。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累计对接本地市开发区2个,选派技术员51人次,服务企业8家,开展项目合作2项,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350余人。

【案例3-3】我校获聘成为北京物联网学会承担“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编制的副组长单位

 

 

 

 

图3-4“物联网安装调试员” 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编制的副组长单位牌匾及专家聘书

为增强我校物联网专业在物联网行业的影响力,学院积极践行校会合作机制,增加与行业的交流机会,2020年8月26号,我校与北京物联网协会签订校会合作协议,就专业建设、物联网职业国家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我校受聘成为北京物联网学会承担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编制的副组长单位,叶剑校长受聘成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编制组专家(见图3-4),此项殊荣的获得,标志着我校服务行业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为下一步物联网专业的“课赛证岗融通”培养模式的实施和新职业“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考点的申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党政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突出人才强校的战略地位,通过系统制定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机制、拓宽引智渠道、优化软硬环境,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全校上下形成了尊重人才、崇尚师德的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79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9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40多人。学校现有在职博士6 人(其中韩籍博士 1 人), 在读博士 15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技能大师1 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 人,江西省“千人计划”人选 1 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 人。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

【案例3-4】坚持“引培并举”“刚柔相济”的人才工作原则,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效果显著

学校坚持“引培并举”“刚柔相济”的人才工作原则,积极对接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江西省“双千计划” “千人计划”和鹰潭市“鹰才计划”等人才工程,建立人才引进“特区”,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办法》,进一 步激励广大教职工参与人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用人原则,灵活运用人事代理、人才派遣、项目合作等多种用人形式,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担任特聘(兼职、 客座、名誉)教授(见图3-5)。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发展环境,对高层次人才在经费投入、平台建设、团队组建、成果转化、对接帮扶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服务,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创新中的领军作用,形成“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的良好人才环境。

图3-5学校部分高层次人才证书

【案例3-5】我校荣获“第二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称号

2021年4月25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下发文件《关于批准第二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的通知》(中轻联工艺〔2021〕106号),江西师专荣获“第二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称号,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入选院校。近年来,江西师专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继承和发展非遗当代价值,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理念融合。艺术学院组建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孙燕明领衔的申报团队,在他们的认真筹备下,最终斩获此项殊荣(见图3-6)。

从2017年开始,我校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开通“绿色通道”,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图3-6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牌匾

(一)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弘扬师德,铸造师魂。抓紧抓实,建立健全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协同培养、考核、评价、督导、激励等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标准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建立健全我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职称职务晋级、年度评优评先、外出进修深造、干部选拔作用等方面评价的首要指标,实行师德师风表现“一票否决制”。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建设职能部门党委教师工作部的作用,通过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设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师德楷模报告会、“师德标兵”评选、征文比赛、职业知识培训等活动形式,讲好师德故事,传递师德正能量。借助广播、网络、展板等技术平台,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激励教师严谨治学、严格自律、团结协作、敬业爱岗,营造学校崇尚师德的良好氛围。对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大力表彰,并给予政策待遇上的优惠,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好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加强 监督,建立师德失范负面清单,对师德失范问题“零容忍”,严格责任追究。

(二)“双师”队伍建设

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双师”队伍建设,从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两方面着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开辟培养途径,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效明显。不断改进完善现有“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鼓励引导教师进一步提升专业应用性技能,稳步提升学校“双师”型 教师占比。建立长期稳定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明确“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申报流程,为教师申报认定“双师”型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服务;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需要,与省、市职业技能鉴定部门或社会机构建立长期密切联系,积极申报创建校内相关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站点),为教师获取相应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创造条件,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出台《教师校外顶岗实践锻炼管理办法》, 激励校内专任教师通过赴行业企业顶岗实践锻炼,并与企业开展科研项目研究等方式力促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从行业企业一线聘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技术能手来校兼职任教,扩充和提高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和比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我校专任教师双师型比例已到达50%左右。

【案例3 -6】我校两个教师团队获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

2021年7月27日,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西省首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遴选立项结果的通知(赣教职成字〔2021〕38号)》公布了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遴选立项结果,我校美术教育(雕刻艺术方向)(团队负责人:孙燕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团队负责人:张节兰)成功获准立项。

2021 年 3 月省教育厅印发《关于遴选江西省首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通知》(赣教职成字〔2021〕8 号),启动首批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遴选评审。学校及时组织,经院部申报和遴选,教务处邀请专家认真评审,共推荐4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最终2个团队获批立项。

此次入选,体现了学校专业团队扎实的基本功和坚实的工作基础,标志着学校的教学团队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入打造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师专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学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为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改革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师竞赛

为了全面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深化“三教”改革,全面促进学校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双师”团队,学校制定三级赛制体系,推动国家教学标准落地、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进赛事组织模式创新。同时,在实施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的背景下,教务处通过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竞赛获奖、实践教学建设和其他项目进行认定,2020年度认定367名教师教学建设分共计33810.6分,教学绩效奖励支出74.4万元。学校积极组织校级各项师生学科竞赛,师生获奖数量和质量稳中求进,在高质量职业教育赛事中保持前进态势,推选的6组教师团队在2021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学前教学团队冲进国赛,学校获评最佳进步奖。

【案例3-7】我校教师团队在省教学能力比赛中斩获佳绩

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圆满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教师团队斩获佳绩,获奖成绩再创新高(见图3-7)。一是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经过校赛、省赛和决赛层层选拔,历时数月,自竞赛启动以来,主要领导多次去到备赛现场,为备赛选手指导、鼓励,积极为校赛、省赛培养种子选手。并邀请专家全程点评指导,帮助教师团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赛促学,以赛促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二是专家多轮打磨,共同助力成长。学校领导提前谋划,通过开展校内培训、校外专家指导、比赛经验交流、现场模拟演练等一系列活动,专家与参赛教师团队从文档材料、视频拍摄、决赛指导等方面进行反复打磨,全面提升了参赛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本次比赛检阅了我校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让参赛教师收获了成长,也为学校开展“三教改革”提供了范式。




图3-7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获奖

第四部分 国际合作

近年来,在外事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工作机制,突出服务功能,切实做好外事管理、人文交流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及日常事务性工作,为服务教学科研、拓宽办学视野、助力地方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基本情况

高校外事工作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分支,也是国家对外交流与合作相对活跃的部分,通过与国外高校、教育科研机构等相互往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交流合作,加速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适应国际化办学要求,我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学校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外事工作办公室(简称“外事办”),挂靠党政办公室,配备外事专干1名,实行专事专管、专人专管。

“十三五”时期,是学校对外交流起步期。学校先后组团(或参加政府代表团)赴德考察学习交流2批次,赴澳大利亚考察学习交流2批次,赴俄罗斯、奥地利、匈牙利开展引才引智及友城交流1批次,独立承办第二届跨文化汉字国际研讨会。

此外,学校聘请外籍教师3名,引进韩籍研究员、博士1名。

二、开展的工作及成效

(一)联姻国外高水平大学谋合作

学校与德国阿伦应用技术大学结为姐妹学校,就视光技术和材料技术处理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德国黑森州技术培训中心围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教师职业素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学习借鉴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校领导参访了俄罗斯沃洛格达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罗兰大学孔子学院、豪特万市高等教育培训学院等一批知名大学和教育培训机构,就教师互派交流、交换生短期研学、开展学术研讨活动等务实合作事宜进行洽谈。与沃洛格达国立大学、豪特万市高等教育培训学院签订了《建立国际友好学校关系协议书》,与俄罗斯师范学院达成师范教育合作意向。

(二)融入中外交流活动善作为

2016年,依托德国黑森州中国合作促进中心,成立“中德创新技术教育中心”并开展交流互访活动。2018年9月18日至21日,白一教授代表我校参加了主题为“面向未来的文明之路”的“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论坛活动。2019年3月,我校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挂牌成立“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实践基地”,推动道文化“走出去”。2019年11月举办以“汉字与道文化世界传播”为主题的第二届跨文化汉字国际研讨会。2020年我校入选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第二批筹建院校,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实践平台。积极参加国际产学研用会议,拓宽办学视野。

(三)完善外事工作制度强管理

我校外事管理制度健全,制定了《外事工作管理办法》《外籍教师工作管理办法》《外国专家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多个制度和外事工作安全预案,对外事人员工作纪律、外籍教师管理、外交礼仪礼节、外事档案归整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我校外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五部分 政策保障

一、办学基本条件

(一)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近年来鹰潭市财政落实财政部、教育部财教(2014)352号文件提出的“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000元”的要求, 2020年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13,819.42万元,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12716元。

(二)办学条件核心指标

我校办学条件核心指标均已达标并逐年改善,见表5-1。

表5-1我校办学条件核心指标

序号

指标

本校数据

1

生师比

17.96

2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50.31

3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生)

15.59

4

生均(折合)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

5183.84

5

生均(折合)图书(册/生)

82.51

6

具有高级职务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20.04

7

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生)

75.78

8

生均学生宿舍(公寓)面积(平方米/生)

9.91

9

生均实践场所(平方米/生)

6.32

10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

21.14

11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10.18

12

生均(折合)年进书量(册)

7.30

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办学思想,以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程序化作为教学管理的目标要求,建立和完善了教学和学生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制度规范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优化二级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手段,实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稳定、有序、高效。

(一)教学督导工作

教学管理人员高度重视,教学督导认真履职。各级教学管理人员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工作,千方百计抽出时间深入课堂听课。各位教学督导员都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认真履行督导职责,通过听课、巡课、1对1传帮带等计划工作,出色地完成督导任务。每次听课后,均能主动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肯定优点、并给予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或意见,对我校各院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教学纪律明显好转,教学秩序稳定有序。通过教学秩序检查,各院教师的纪律意识明显增强,均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定要求,教师上课无故迟到、早退的现象明显减少;教师教学文件齐全,内容和进度安排基本符合大纲要求;能较好地执行教学计划,及时批改课外作业;大多数教师授课内容能与时俱进,教学态度认真、方法灵活;能严格管理课堂纪律。实践教学成效初显,各院(部)能按照课程要求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课堂听课。

2020-2021学年完成了全校12个教学单位共计全校教师的听课评议任务。2020-2021第1、2学期,各专兼职教学督导员累计分别听课698节、734节,编写《督导工作总结》,反思提炼课堂教学质量评议过程中的经验,提高督导能力和督导效益,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课堂教学情况。一是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桥梁作用,利用信息员微信群及时有效地发布并收集教学相关信息,并通过信息员填写教学信息反馈表的方式了解课堂教学动态并做好反馈工作;二是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代表及班级信息员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开展期初、期中教学检查工作。

(1)期初对各院教学准备、教学保障、课堂教学秩序、教研室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检查。其中重点检查开学第一天全校师生到岗、到课情况,12个教学单位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文档(课程标准、教学进度、1-3周教案、课件、课程思政等教学基础文档)准备情况。

(2)期中,主要检查半学期以来,各教学单位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运行、教研科研工作。检查分两步进行,首先由各院(部)开展自查,再由校级检查组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形成检查通报向相关部门反馈。

4.试卷专项检查。开展了2020-2021学年期末考试试卷专项检查工作,试卷检查主要是检查各学院(部)试卷评分、装订及归档情况。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全校248个专业班级共有试卷492本,按年级、专业随机抽取试卷35本;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全校189个专业班级共有试卷451本,按年级、专业随机抽取试卷31本;

两个学期试卷共943 本(专业课试卷600本、公共课试卷343本),我们在学院自查的基础上,分年级按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计划共抽取66本试卷,实际收集数量66本。此次检查,将各院(部)督导组中一位成员纳入检查小组,形成学校-学院联动,将专项督查、及时反馈、整改和提高制度化、规范化。

5.学生评教。学生评教全覆盖,全校所有授课教师均得到评价,且拥有被评成绩。从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来看,学生对授课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从学生评分看,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全校427名教师中评价最高分为95,最低分为80.91,评分在85分以上的教师有412名,占96.49%;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全校417名教师中评价最高分为95,最低分为83.72,评分在85分以上的教师有415名,占99.52%。反映出学生对教师授课质量总体满意度较高,我校教师整体教学情况在良好及以上。

6.考试秩序。校领导对考试秩序十分重视,亲临相关现场指导工作,教学督导员坚持每日巡考,所有监考人员认真履职,全程人工监考和网络监控相结合的监考方式确保了考试井然有序。

(二)质量诊改工作

2020年度学校依据“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要点,聚焦“一个目标、二条主线、三大突破、四项保障”的总体工作思路,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重点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学校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建立完整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运用“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及“监测-预警-改进”的8字螺旋的方法试行诊改,取得一些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和存在的瓶颈。

在专业教学改革推进工作中,以“一坚持,二突出,三强化”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促进改革,突出专业内涵建设,突出教学成果的凝练与特色发展,强化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强化教学服务意识,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确定了以建好“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群为总体目标,按照《无套插学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做好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检核标准,从专业招生人数、专业师资队伍、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实训条件、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培养效果等多维度支撑要素,落实各项具体量化目标和标准到各细分指标点,年度专业建设工作任务基本达标。

在课程改革方面,根据学校年度工作任务中课程建设要点,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修订《无套插学生在线课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明确“院、校、省”三级课程类别建设要求与标准,设计各类课程推选与评定办法,结合校本网络教学平台中课程教学日常运行数据和课程资源建设情况,配合校、院督导和日常监控,形成课堂教学的过程监督与规范管理。在课程建设示范引领方面,主要以《无套插学生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管理计算办法》和《无套插学生教师教学建设工作量管理计算办法》中的认定,创新将优质课程建设成效量化,并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与职称评聘中。同时,顺应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和“课堂革命”,积极探索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优质课”,课程品牌的集群效应明显,年度课程总体合格率较往年有较大提升。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在学校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按照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要求,学校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师德师风建设。建章立制,通过制定《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教职工处分暂行规定》等制度来规范教师行为;强化考核,将师德师风标准与要求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教师招聘、干部任用、职称评聘等过程考核。二是扩大师资规模。为满足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教师数量的需求,学校每年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师招聘,壮大了教师队伍。三是提升师资水平。通过内外结合、线上线下并行等方式,对内加强教师岗前培训,把好教师上岗入门关,对外分期分批选派中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访问,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教师的线上教育培训。四是优化师资结构。专兼结合,学校以专任教师为师资主体,同时面向社会聘任一大批能工巧匠做为兼职教师;制定出台优惠的政策办法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学位层次,逐年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占比;引培并举,刚柔相济,注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工作效果显著。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师资队伍在能力、素质、水平、结构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

学校开放育人格局、创新育人载体,按照“大党建”“大思政”要求,转变育人理念,打破条块分割,构建由组织、宣传、教务、总务、团委、思政、学工等部门一方主导、协同配合的开放式育人体系,提高育人实效。积极搭建育人平台,多措并举开展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在内的特色育人活动,帮助学生自我诊改。一是以《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为阵地,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课程内容、认识自我,明确了个人职业目标并知晓职业规划对自身发展重要意义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指导学生将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个人发展目标主动融合。二是以“综合素质测评”为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诊改,“综合测评”每学期开展一次,覆盖每一名在校生,测评内容涉及学生专业成绩、行为养成、遵章守纪、体育锻炼、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参赛获奖等各个方面,比较详实的反映了学生一学期以来的现实表现。三是启动了“学生管理系统”的二期工程建设,结合团委已有的志愿者和社团管理系统,老师和学生能随时通过手机或电脑查询自己的综合测评得分和参与各类活动情况,可以实现学生个人发展状况实时呈现、监测和预警,诊断结论真实可信。

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治理决策水平,提升师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充实完善了信息化顶层设计,并按照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扎实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按照“网络先行、平台支撑、数据牵引、安全为本”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持续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实现有线网全覆盖,无线网部分覆盖。学校按照国家B级机房的标准建设了中心机房。学校所有教室统一规划,建设了139间多媒体教室。所有楼栋、主干道、广场、围墙区域均安装了高清摄像头,视频监控全覆盖。从应用支撑平台、基础服务、教学应用、科研创新服务、管理应用、运维管理、师生信息素养、师生满意度等角度持续完善应用系统建设。制定了学校信息编码标准,建设了学校统一数据中心,对20余个常用业务系统数据进行了集成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共享和开放使用。推进了教学主线、管理主线、师生服务主线的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业务应用全覆盖,实现业务协同、精细管理和源头数据采集。建设了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对专业课程和师生个人发展进行数据分析,实时展现分析结果,为业务诊断改进和治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其他专项

(一)智慧校园建设

一年来,学校按照“网络先行、平台支撑、数据牵引、安全为本”的工作思路,以业务流程优化再造为核心,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水平。

1.组织机构不断完善

学校成立了以校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党政办、组织人事部、教务处、学工处等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网络信息中心,内设综合科、网络科、信息科、数据科等6个科室,配备了9名工作人员。

2.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会制定并完善工作要点和考核办法,建立了“年考核、抓成效;季督查、抓进展;月调度、抓执行;周汇报、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3.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学校在完成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不断加大信息化投入。一站式办事大厅、诊改平台、掌上办公、掌上学工、掌上报账、人脸识别系统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数据治理与应用项目也正在启动。

4.建设成效不断凸显

学校多次被评为“江西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学会先进单位”。在2020年江西省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估中,得分97.75分,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排名第一。我校在全省率先推进“一站式”办事大厅建设,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被列为“我为师生办实事”的典型案例予以推广。

【案例5-1我校“一站式”办事大厅上线运行

 

 

 

 

 

图5-1 学校网上办事大厅

我校建设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站式”办事大厅(见图5-1)。进驻14个职能部门159个服务事项,师生可以按主题、按部门分类查找或者通过搜索引擎快速查找想要办理的服务事项;我们为师生提供了详细的办事指南,包括办事须知、办理流程、时间地点和下载表格等信息;实现可在线办理事项91个,集成到今日校园和微信,师生掌上就可以办理请假、调课、报修、缴费等各项业务,真正做到从“找部门”到“找服务”的转变。

“一站式”办事大厅的核心在于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通过校园业务线上办理、业务表单智能填报、服务清单一网公开,实现师生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改革,任务和消息一站式推送,真正提高师生办事效率和服务体验。

(二)“1+X”证书制度试点

学校重点围绕服务江西省经济发展及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结合学校专业设置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1+X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成立证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无套插学生1+X证书试点工作方案》,2020-2021学年已选拔55名学生参加1+X证书培训,其中界面设计(中级)30人,云服务操作管理(中级)25人,通过34人,其中界面设计通过28人,云服务操作管理6人,通过率61.8%,顺利完成2021年申报计划。2021年新增申报空中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老年照护、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专业覆盖面更广,学校支持建成云服务操作管理、界面设计、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幼儿照护、老年照护等证书的考核站点,按建设标准完成了相应的实训条件配备。正逐步探索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

【案例5-2】江西师专成功获批“1+X”空中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

由我校航空工程学院牵头,积极开展落实“1+X”空中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的相关申报工作。成功获批为教育部2021年第一批“1+X”空中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见图5-2)。此次考点的获批是我校长期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训练,进一步推动学校“双高”建设、教学诊改、“提质培优”等中心工作的结果。航空工程学院将按照要求进一步完善实训设施设备、考点文件制度、“1+X”师资及考评员的培训等;对照“1+X”证书考核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打造空乘技能教学、实践、考证综合基地,进一步促进空中服务专业创新发展,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图5-2航空学院开展1+X师资与学生培训

【案例5-31+X云服务操作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第二次考试在江西师专顺利举行




在首次成功举办云服务操作管理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后,物联网学院继续开展第二次考证组织工作(见图5-3),学校成立1+X证书考试小组,从组织学生培训、购买培训资料等方面给予高度配合。本次考试我校组织了25名学生参考,考核方式以机考为主。通过参加系统培训和考试,加深了学生对云计算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习兴趣。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云计算方向)专业将结合“1+X”考证内容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全方位振兴地方经济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才储备。




图5-3 物联网学院开展1+X考证组织

(三)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为加快推进项目工作开展,学校成立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各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院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的整体调度、指导、督查各项目建设情况。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多、建设时间长、任务重。学校采取项目负责制,实行年度规划、月度小结、学期诊改优化的工作步骤,按照省教育厅有关要求定期提交任务(项目)年度绩效数据和材料。建立与项目建设相配套的奖惩制度,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影响项目进度和最终验收的,进行责任追究。

按照省厅要求,目前学校已制定《无套插学生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做好细分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有机融入各学院和部门工作年度计划,全面启动学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承接项目建设实施工作,已由任务部署阶段逐步过渡到重点建设阶段。

(四)同心抗疫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国上下蔓延。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加强组织领导,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极端负责的使命担当,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前后召开各类视频、碰头、研判会议近百次,起草文件、预案、方案50余份,开展各级各类重点排查20余次。

1.健康监测 全面排查

学校有效推进疫情管控工作,全面排查掌握全体师生动态。动态精准掌握重点人群情况,重点关注涉湖北省等防控重点地区的三类重点人员情况。实行每日一报制度,全面摸排、核实全体师生行程、居家情况和健康动态。组织人事处对教职员工进行摸排调查,落实每日教师健康情况“零报告”制度。学生处严格落实每日学生健康情况“零报告”制度,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晨晚检”健康监测,监测数据每天通过系统上报,对于排查出来的体温异常等情况,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送医、送检等措施,确保了校园安全稳定。

2.部门联动 形成合力

疫情发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力做好防控工作,确保重点环节和场所的防疫工作万无一失。保卫处全面加强校园管控,严格入校审批,禁止无关车辆与人员入校。总务处严格按预案开展健康管理。每天对食堂各区域的设备设施进行消毒,对餐具按照餐饮操作规范进行高温消毒;设置体温检测点,对就餐师生进行检测;落实员工晨检、午检,要求佩戴防护口罩;落实卫生设施保障,公共洗手池配备洗手液、消毒液;按照规范每天对宿舍区、教学楼、实训楼、办公楼等校园重点场所,进行定期清洁和预防性消杀。学工处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强化值班值守。协调总务处、校医院等相关部门,开展了学生进校和学生公寓疫情防控应急演练,通过模拟学生公寓发现体温异常学生后的应急处置,使宿管员、班主任(辅导员)、校医等相关人员明确了职责,熟悉了流程;在公寓门口张贴防疫常识,做好疾病防疫宣传;安排班主任(辅导员)在学生公寓值寝、住寝,确保学生公寓24小时有人值班,出现情况能及时处置;安排学生志愿者在公寓门口值守,对进出学生进行体温测量,把好学生公寓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3.宣传动员 齐心抗疫

图5-4疫情防控演练、学生有序入校

学校及时发布公告通知,让师生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防控举措和工作安排。在公寓、食堂、教学楼、实训楼等醒目位置张贴疫情防控海报,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核心信息,引导师生员工科学认识疫情,增强防范意识,做到全体师生人人知晓疫情,全员行动参与防疫工作。学校第一时间宣传报道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宣传师生深入一线参与疫情防控的典型,凝人心,聚能量。

老生返校、新生入学之际,学校先后组织、安排600余名志愿者师生在学校西、北大门24小时值守,引导返校学生完成测量体温、检查赣通码、填写返校前轨迹、签订《江西师专师生员工健康信息承诺书》、消毒等程序,保证学生安全、有序入校。(见图5-4)

【案例5-4】防疫防控 我们在行动

2020年寒假期间,江西师专师生积极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立足城乡社区工作需要,积极参与家乡疫情防控工作,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的前提下,依法科学有序参与疫情联防联控,为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攻坚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5-5我校学生参加抗疫志愿活动

他们有的担任信息“统计员”,随同社区职员挨家挨户上门登记往返人员、做好车辆管制、办理发放社区通行证;有的担任义务“宣传员”,对外来人员和探亲访友人员进行劝返,在社区、村里进行疫情防控措施宣传,派发疫情防控宣传单,对来往的居民普及防疫基本知识;有的负责疫情监测、协助医护人员做好卡口引导、测量体温、询问健康状况等防控工作。师生们默默坚守在疫情防控前线,井然有序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是这次防疫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见图5-5)

【案例5-5】人脸识别严防串楼 线上请假助力防疫

2020年12月,我校宿舍及校门口正式启用人脸识别通道(见图5-6),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学校严守校门,对所有进出校门人员进行身份识别登记,严格限制外来人员;学生通过扫脸进出本栋宿舍楼,有效地防止了外来人员及学生串楼。2021年3月我校推行了学生请假线上办理工作,并与人脸识别系统进行线上对接,疫情期间,学生不请假不得进出校门,能够有效的防止学生随意进出校门。

图5-6学生通过公寓人脸识别通道

第六部分 服务贡献

一、社会培训

学校充分发挥各专业资源优势,以促进就业和服务社会为导向,面向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开展了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学校的旅游专业优势,为鹰潭市政府接待办、鹰潭市旅游集团、鹰潭市多家银行提供志愿者接待、导游技能提升和银行业务接待等培训。为加快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的步伐,提升鹰潭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职业从业人员的供给能力和创新能力,承办鹰潭市科技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100名新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学员人工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提升创新能力。为鹰潭地区900名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2200名社会人员提供学历提升培训。

【案例6-1我校物联网学院承办鹰潭市“人工智能、大数据”从业人员技能培训

2020年12月3日-7日,我校物联网学院承办鹰潭市“人工智能、大数据”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见图6-1),来自月湖、高新、贵溪、余江、龙虎山等地共100人加参了培训。由我校鹰潭市物联网学科带头人张节兰教授与我校物联网学院的专业教师一道承担了此次的培训任务,培训内容包括鹰潭物联网产业情况、物联网场景观摩、案例演示、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工业机器人演示实践、人工智能编程实践等。此次培训,积极配合鹰潭市政府加速物联网产业发展、打造“智慧美城”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拓展了从业人员发展空间,提升鹰潭市物联网企业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结束后学员和企业对此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及内容都一致认可好评。

图6-1“人工智能、大数据”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现场

二、社区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师范生独有的知识、技能优势,加强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实践主要包括:1.为保护地球母亲奉献一份力量(如保护信江河、鹰潭公园、校园环境等文明倡导);2.根据专业的技能特长开展的志愿服务工作(如定期到各幼儿园支教等);3.为社区发展、公益事业等提供服务(如前往养老院、福利院、老兵休养所等);4.其它需要提供志愿服务的项目(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特殊学校等);5.每周都会前往周边滨江社区、姜家社区、周塘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如“留守儿童四点半绘画课堂”“音乐课堂” “阅读课堂”等活动。

【案例6-2】学前教育学院开展“艺术下乡”志愿活动

为了传承志愿者精神,2020年12月11日下午,学前教育学院组织我院部分优秀志愿者们前往余江春涛镇红星小学开展了文化下乡志愿活动(见图6-2)。

当日下午志愿者们立即融入到了孩子们的群体中,以朋友的角色和孩子们开展了简单又不失乐趣的活动。志愿者带领着小朋友们在白色画布上涂鸦,以伞为切入点为小朋友们上了一节美术课,小朋友们用画笔进行装饰,大胆构思和涂鸦。以制作纸艺花为主题,耐心地讲解和指导每一位小朋友,带领小朋友们分组合作完成制作小作品,激发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最后志愿者们向红星小学的小朋友们了赠送了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并与小朋友们合影留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本次活动。此次活动不仅能让小朋友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志愿者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关爱

之心,同时也是展示大学生志愿者的绝佳平台。

图6-2“艺术下乡”志愿活动现场

三、承办考试

学校考试中心本着服务社会和回报社会的宗旨,围绕确保疫情防控和考试“双安全”,2020-2021学年共承办社会化考试10余项(见图6-3),对接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税务局、市建设局等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完成3万余名考生的考试任务。学校也以各类考试为契机,对计算机中心机房,2000多个机位进行检查和维护,对考试系统进行安装与测试,保证整个考试过程中,各项硬件设备和软件运行良好。通过承办对外社会考试服务,向社会大众展示了我校实训中心的服务水平和硬件实力,提高了社会对我校实训中心工作与发展的认识。对提升我校社会影响力,增强我校作为省级优质高职院校的社会辐射与服务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6-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承办各类社会化考试

四、脱贫攻坚

2021年,我校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为贫困户在社会扶贫网发布需求并成功对接;与11户帮扶对象签订“增收激励”合同,全部通过验收;支持山涛村村级厂房建设10万元,疫情防控2万元,党建“三化”2万元,互助养老中心建设2万元;支持硝坊村村委会升级改造8万元;在教职工福利中拿出人均600元,总金额达28.7万元,采购山涛村大米23850斤、红糖4347斤、红星村大米4830斤、平定粉丝936提;通过市扶贫超市,采购了17.1万元的扶贫产品。学校安装了20台扶贫无人售货柜。

图6-4校领导调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江西师专校领导高度重视(见图6-4),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任务,自觉担负起定点帮扶的政治责任,选优配强帮扶干部队伍,不断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打好扶贫“组合拳”,确保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市直结对帮扶单位”,2021年1月荣获鹰潭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唯一一个“集体记功单位”。

江西师专会一如既往投入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去,择优选派驻村工作队队员,积极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加强脱贫贫困户的监测帮扶及"三类人员"的帮扶工作。

第七部分 面临挑战

一、专业认证

2021年,江西省加快了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推进,专科学校也可申报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作为江西省师资培养基地之一和江西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优质校”,自然要抓住机遇,积极申报师范类专业认证。在目前还存在着几点困难,一是认证申报书的撰写,二是课程、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计算问题,三是自评材料的合格。

针对困难,我们将请专家指导申报书的撰写,参加培训班以掌握课程、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计算,邀请专家开设讲座,掌握认证的要求,指导自评材料的撰写。

二、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的问题:一是信息排查的时效性和准确度还有提升的空间。由于需排查的人员太多,加上部分师生特别是第三方服务人员的站位不高,造成排查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度需进一步提升。二是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校门管控措施不理解、有怨言,极端的甚至通过邮件向上级部门投诉。

主要对策:一是根据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和属地疫情防控情况,适时调整校门管控政策,在确保防控的大前提下,尽量方便师生。二是建章立制,明确每一级排查体系负责人的责任和任务,对瞒报、漏报等工作失误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确保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师生提高政治站位,自觉遵守防控要求,同时加强沟通,争取获得师生特别是那些向上级部门投诉的学生的理解。

 

附件

表1 计分卡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1年

备注

14537

无套插学生

1

就业率

%

81.54

92.26


2

毕业生本省就业比例

%

57.49

48.19

不含本省内专升本学生数据

3

月收入

2221.58

2908.69


4

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

%

81.54

59.05


5

母校满意度

%

94.82

94.24


6

自主创业比例

%

0.08

0


7

雇主满意度

%

98.39

98.9


8

毕业三年晋升比例

%

-

3

2020年我校首届毕业生毕业未满三年

表2.1 学生反馈表

院校代码

院校

名称

指标

单位

2020级

2021级

备注

14537

无套插学生

1

全日制在校生人数

3818

2792


2

教书育人满意度—

(1)课堂育人

调研人次

人次

3306

2686


满意度

%

98.66

98.76


(2)课外育人

调研人次

人次

3306

2686


满意度

%

97.68

98.43


3

课程教学满意度—

(1)思想政治课教学

调研课次

课次

3306

2686


满意度

%

98.88

99.13


(2)公共基础课(不含思想政治课)

调研课次

课次

3306

2686


满意度

%

98.46

98.81


(3)专业课教学

调研课次

课次

3306

2686


满意度

%

98.4

98.7


4

管理和服务工作满意度—

(1)学生工作

调研人次

人次

3306

2686


满意度

%

96.25

97.64


(2)教学管理

调研人次

人次

3306

2686


满意度

%

97.37

98.33


(3)后勤服务

调研人次

人次

3306

2686


满意度

%

88.94

93.21


5

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时间

人日

20770

25742


6

学生社团参与度—

(1)学生社团数

26

26


(2)参与各社团的学生人数

见表2.2

见表2.2


表2.2 参与各社团的学生人数

序号

社团名称

2020级

2021级

备注

1

创业社

16

20


2

DIY手工社

66

44


3

读书协会

27

19


4

二月花文学社

47

12


5

环保协会

43

51


6

会计协会

46

24


7

火星话剧社

37

32


8

华韵汉服社

32

26


9

计算机协会

43

35


10

吉他社

69

38


11

零点舞蹈协会

58

38


12

美食协会

51

33


13

乒乓球社

59

55


14

棋友协会

43

15


15

书法协会

64

47


16

数学协会

44

35


17

摄影协会

82

55


18

外语协会

40

35


19

心理协会

63

36


20

星梦动漫社

106

66


21

瑜伽社

29

11


22

演讲与口才协会

59

43


23

羽毛球社

92

121


24

自考协会

70

48


25

竹音社

30

21


26

青年马克思主义研学社

0

70


 

小计

1316

1030

 

3 教学资源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1年

备注

1

生师比

17.64

17.96


2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32.96

43.63


3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比例

%

20.49

20.04


4

教学计划内课程总数

664

777


其中:线上开设课程数

142

0

2020年疫情原因线上授课

线上课程课均学生数

120

0

5

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

Mbps

4096

8192


6

校园网出口带宽

Mbps

6144

9216


7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个/生

0.68

0.79


8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元/生

5021.6

5183.84


 

4 国际影响表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1年

备注

14537

无套插学生

1

全日制国(境)外留学生人数(一年以上)

0

0

——

2

非全日制国(境)外人员培训量

人日

0

0

——

3

在校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实习时间

人日

0

0

——

4

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时间

人日

0

0

——

5

在国(境)外组织担任职务的专任教师人数

0

0

填报格式:××(姓名)在××(组织名),担任××职务;须逐一列出,否则数据无效。

6

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数

0

0

填报格式:开发××标准被××、××采用(该标准须被2个及以上国家或地区同行所采用);须逐一列出,否则数据无效。

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课程标准数

0

0

7

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

0

0

填报格式:××(姓名)在××(大赛名),获××奖;须逐一列出,否则数据无效。

8

国际合作科研平台数

0

0

填报格式:××(平台名称)成立于×年×月;须逐一列出,否则数据无效。

表5 服务贡献表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1年

备注

14537

无套插学生

1

全日制在校生人数

10061

10868


毕业生人数

3251

3270


其中:就业人数

2651

3017


毕业生就业去向:


A类:留在当地就业人数

1524

1454


B类: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人数

40

37


C类:到规模以下企业等基层服务人数

2148

2119


D类:到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

0

11

其中:到500强企业就业人数

0

11

2

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

万元

45.14

3.7


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

万元

0

0

提供产生经济效益的企业出具的证明,并盖财务章。

3

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

万元

18

5.5


4

技术交易到款额

万元

45.14

3.7


5

专利申请/授权数量

项/项

105/82

60/48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

项/项

2/0

13/3

6

专利成果转化数量

0

0


7

专利成果转化到款额

万元

0

0


8

非学历培训项目数

3

1


9

非学历培训时间

学时

400

160


10

非学历培训到账经费

万元

23

10


11

公益性培训服务

学时

0

0


主要办学经费来源(单选):省级财政() 地市级财政(√) 区县级财政() 行业企业() 其他()


表6 落实政策表

院校

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1年

14537

无套插学生

1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13270.76

12715.7

其中:年生均财政专项经费

477.09

0

2

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

425

425

在岗教职员工总数

560

609

其中:专任教师总数

449

479

3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万元

0

300

4

生均企业实习经费补贴

240.8

101.93

其中:生均财政专项补贴

240.8

25.4

5

生均企业实习责任保险补贴

47.26

48.85

其中:生均财政专项补贴

0

0

6

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

课时

7948

15128

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638000

1210200

其中:财政专项补贴

0

0